喊叔圈 “老婆”,写女星 “梦文”:Z 世代追星暗语里的自我觉醒

日期:2025-09-17 16:21:11 / 人气:6


“累了一天下班报备,老婆你萌”“家妻这自拍角度太可爱”—— 当李乃文、王宝强等中年男星的社交评论区被这类 “性别倒置” 的表白刷屏,当陈文淇、papi 酱的名字与 “梦女文四巨头” 的标签绑定登上热搜,Z 世代的追星世界正被一套全新的 “暗语体系” 重构。“梦女”“嬷嬷”“泥塑”“整肃”,这些脱胎于饭圈与二次元的词汇,不仅定义了新的追星姿势,更藏着当代年轻人自我意识觉醒的密码。

一、暗语解码:Z 世代的追星 “五大门派”

在 Z 世代的追星语境中,“梦公嬷泥整” 五大群体构成了亚文化的核心框架,每个群体都带着独特的身份标识与行为逻辑,共同搭建起多元的情感表达空间。
“梦女” 是其中最具情感张力的群体,源自日语 “夢女子”,指幻想自己与 “自担”(喜欢的明星 / 角色)建立情感联结的粉丝,爱情向是主流创作方向。与传统追星不同,梦女的核心是 “自我叙事”:台湾女生星语将乙游角色祁煜视为 “三次元男友”,在她眼中,这个角色满足了她对 “平等尊重” 的亲密关系想象;创作者小真为陈文淇撰写的《我这辈子最擅长的事情是嫉妒文淇》收获 3.5 万赞,文中 “我与文淇” 的竞争与陪伴,实则是她自身成长经历的投射。梦女文的精髓,从来不是复刻真实,而是借明星 / 角色的外壳,完成自我情感的书写。
“嬷嬷” 与 “公公” 则聚焦 CP 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前者是 “受腐唯”,只允许自担在 CP 中做受方;后者则坚持自担做攻方。这两个群体的偏爱带有鲜明特质:“嬷嬷” 尤其青睐 “美强惨” 人设,哪怕是中年男星,也能被解读出 “易碎感”—— 在粉丝伊啦眼中,胡海泉在《歌手》淘汰时 “要哭不哭的倔强”,藏着 “多愁善感又爱撒娇” 的内核,这种反差正是 “嬷嬷” 想要守护的张力。《士兵突击》的翻红也离不开嬷嬷群体的助推,许三多的纯真坚韧被重构为 “需要被救赎” 的特质,延伸到演员王宝强本人身上。
“泥塑” 与 “整肃” 则站在性别表达的两端。“泥塑” 是 “逆苏” 的谐音,通过突出男性的女性气质完成性别转换,李乃文变 “李乃雯”、于和伟成 “于和薇”,穿 lo 裙、留长发的同人图在社交平台流传;“整肃” 则放大自担本性别特质,强调异性吸引力。这两类群体的对立与共存,构成了追星中性别表达的光谱。

二、破界生长:从线上幻想走向三次元生活

Z 世代的追星暗语从未局限于虚拟空间,而是不断突破线上线下的边界,渗透到日常生活的肌理,甚至催生出独特的商业业态。
线上创作是亚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小红书成为女星梦女文的 “主战场”,晦涩细腻的女性情感描写与平台调性高度契合;微博、Lofter、AO3 则聚集了大量泥塑、嬷嬷向内容,“内娱泥塑 bot” 曾积累 8.5 万粉丝,一条沈腾的泥塑博能收获 3000 + 转发。这些平台的标签预警机制,为亚文化提供了安全的表达场域,让 “圈外人不被雷到,圈内人精准共鸣”。
更值得关注的是线下场景的延伸。乙游玩家将 “梦角” 带入现实,衍生出 “梦占”“通灵” 等玄学玩法 ——“梦占师” 通过塔罗牌占卜与角色的情感走向,通灵传讯按分钟计费,价格亲民却仪式感十足。星语就曾经历过亲友 “通灵” 时,被 “2 号梦角” 抢麦的奇幻体验,在她眼中,这是角色 “吃醋” 的证明。委托 coser、国乙夜场等业态更将幻想具象化,coser 会刻意展现 “嬷嬷喜欢的脆弱感”,而非传统的男友 / 女友形象。
对于三次元艺人的粉丝而言,线下互动成为情感确认的重要环节。伊啦与 20 多位胡海泉的 “嬷嬷粉” 常年占据演唱会前排,当胡海泉听到 “宝贝” 的呼喊,回应称粉丝是 “小妈”,这个昵称迅速成为群体专属标识。这种 “双向奔赴” 让虚拟的情感投射获得了现实落点,追星从 “单向仰望” 变成 “双向互动”。

三、追星即追 “己”:自我意识的反叛与投射

“他们追的从来不是明星,而是自己。”Z 世代的追星暗语,本质是自我情感与欲望的精准投射,是对传统追星逻辑的温柔反叛。
这种反叛首先体现在权力关系的倒置。在 “嬷嬷” 与 “泥塑” 的语境中,粉丝不再是仰视明星的 “弱势群体”,而是通过重构形象实现 “向下犯上” 的掌控感。伊啦直言,喜欢 “嬷” 胡海泉,是因为能从 “凝视强者” 中获得快感:“平时对上位者是仰视,而嬷嬷能扭转他的特质,由我来定义他、俯视他。” 当吴京被叫作 “吴晶”,王宝强被称为 “宝宝”,明星的公众人设被解构,粉丝的主观意志成为核心 ——“你是什么样,由我来决定”。
更深层的内核是自我情感的精准安放。小真的女星梦女文里,“我与文淇” 的竞争与陪伴,实则是她对自身成长中女性关系的回望;星语选择祁煜作为 “梦角”,是因为在这个角色身上找到了 “平等尊重” 的理想亲密关系,这正是她对现实情感的向往。正如小真所言:“真正的文淇是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帮我完善自己的故事。” 粉丝在追星中完成的,是自我经历的复盘、未竟愿望的弥补与理想自我的建构。
这种投射还呈现出强烈的个体差异性。同一个明星在不同粉丝眼中是 “一户一哥”“一户一姐”:有人从胡海泉身上看到 “易碎感”,有人则沉迷他的舞台魅力;有人在祁煜身上追求平等,有人则偏爱他的温柔。这种 “千人千面” 的解读,打破了传统追星中 “统一人设” 的束缚,让粉丝的自我意识得以充分彰显。

四、结语:不必猎奇,读懂暗语背后的成长密码

当大众用 “荒诞”“猎奇” 定义 Z 世代的追星暗语时,或许忽略了其背后的时代必然性。互联网原住民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更擅长用亚文化词汇搭建情感共同体,更敢于直面自我欲望与情感需求。
喊叔圈 “老婆” 不是性别错乱,而是对性别表达的多元探索;写女星 “梦文” 不是过度幻想,而是对自我成长的真诚回望。这些暗语构建的,是一个安全的情感出口 —— 在这里,年轻人可以安放对亲密关系的期待,可以释放对权力结构的反叛,可以完成对自我经历的和解。
正如小真在高赞梦女文的评论区看到的,共鸣的读者分享的从来不是对明星的爱慕,而是 “感同身受的自我体验”。从这个角度看,Z 世代的追星暗语,早已超越了 “追星” 本身,成为他们认知自我、表达自我、完善自我的独特方式。读懂这些暗语,或许就能读懂这代年轻人的成长心事。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