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抢不了张雪峰的饭碗

日期:2025-06-30 13:56:35 / 人气:6


一、高考志愿填报:大模型的“练兵场”与商业博弈

高考季来临,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的核心焦虑。张雪峰凭借对专业和就业的深度解读,成为众多家庭的“指路人”;而如今,AI大模型也试图切入这一赛道。但从技术、市场和商业逻辑看,大模型短期内难以取代线下咨询师。

1. 技术维度:数据丰富但“幻觉”难消

  • 场景优势:高考志愿填报是高频、高数据量的垂直领域,每年超95%的高三考生及家长使用百度搜索相关信息,总搜索量超百亿人次。大厂争夺这一场景,既能积累技术经验,又能通过真实用户数据优化模型对复杂任务的理解、地域规则的适配及用户偏好的识别。
  • 技术短板:大模型存在“幻觉”问题,即可能给出错误答案(如推荐无招生计划的学校、与目标城市不符的院校等)。尽管通过垂类数据投喂可部分缓解,但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

2. 市场维度:流量争夺与变现难题

  • 流量入口:高考志愿填报是通用大模型抢占年轻用户的关键场景,类似“婴儿的第一口奶”。一旦用户形成使用习惯,可能长期留存。但当前市场总规模仅约10亿,大厂投入大量资源却面临“赔本赚吆喝”的困境。
  • 用户留存与变现:志愿填报决策虽重,但缺乏延续性,用户留存难度大。此外,年轻用户消费能力有限,如何将流量转化为长期商业价值仍是未知数。

二、商业逻辑对比:大模型与张雪峰的“两条赛道”

尽管大模型和张雪峰都服务于高考志愿填报,但其底层商业逻辑截然不同。

1. 专业性:数据深度与“幻觉”短板

  • 张雪峰的优势:专业志愿规划师通过长期一线调研,自建涵盖用人单位偏好、院校专业人数等的数据库,形成深度见解,这是其核心竞争力。
  • 大模型的局限:目前大模型数据主要来自公开渠道,深度不足,且“幻觉”问题导致推荐结果可能出现严重偏差(如给中游分数考生推荐近200所院校)。短期内,技术难以完全消除这一缺陷。

2. 情绪价值:重决策下的心理刚需
志愿填报是“人生大事”,家长往往愿意为“安心”付费。高价填报服务(动辄几万)的热销,本质是家长通过花钱获得心理安慰,类似于购买高价二手车检测服务或国产奶粉。大模型作为“被动工具”,需用户主动提问且可能给出错误答案,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3. 使用门槛:主动提问VS主动服务

  • AI的被动性:大模型依赖用户主动提问,但多数人尚未掌握有效提问技巧,导致使用效果受限。
  • 咨询师的主动性:报考机构通过深度沟通(6-8小时)全面了解家庭和孩子情况,主动圈定答案供选择,提供“保姆式”服务。

三、未来展望:AI的“有限替代”与差异化空间

尽管大模型短期内无法取代张雪峰,但在部分场景中可作为辅助工具:

  • 信息整合:快速筛选院校和专业数据,提供基础参考。
  • 情绪价值补充:通过交互设计(如模拟咨询师对话)缓解家长焦虑,但需解决“幻觉”问题以提升可信度。

商业本质回归:大厂争夺的是年轻用户流量入口,而张雪峰聚焦的是实打实的咨询服务变现。两者虽在志愿填报场景交叉,但目标与路径截然不同。

结论:高考志愿填报是“人命关天”的重决策,家长更依赖专业性和情绪价值。大模型需突破技术瓶颈、建立深度数据壁垒,并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分羹这一市场。在此之前,张雪峰们的饭碗依然稳固。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