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究竟有没有泡沫,是不是到了曲终人散时刻?
日期:2025-11-19 15:19:05 / 人气:10

最近市场上讨论最多的就是AI究竟有无泡沫,作为一个在一线的从业人员,每天在深度使用各类AI工具,也极大提高了我和团队的工作效率,那怎么可能是泡沫?
如果不是泡沫,在用户端,移动互联网出现的微信、王者荣耀、滴滴、抖音、小红书、美团这些极大改变了我们消费生活习惯的APP,暂时AI这波是一个见不到,各种大模型的用户时长是严重不足的,对日常生活影响没有多大。但是整个AI在算力端——上下游的供应链,存储—PCB—液冷都在狂飙突进,上游火爆,这好像的确相当泡沫。对应的标的,从英伟达开始,算力端所有细分领域都已经涨过一轮了,轰轰烈烈,但是AI应用to C端啥都没有见到——除了大模型,问题是最喜欢新应用的年轻人和最后使用应用的老人家,他们一天有多少时间在用大模型?
抖音、小红书可是我60岁的妈妈,我办公室20岁的男生女生都在刷的,每天起步1小时了。这样还不是泡沫,啥是泡沫?所以经典电影《大空头》里的Michael Burry做空英伟达和Palantir。
非常精神分裂,争议非常大。我是标准务实派,争议纯口水,我们要在这争议里面看看如何在二级市场上找到机会,特别是由极端情绪化带来的机会。
我这样定义这波AI泡沫,准确说是OpenAI泡沫,特别是OpenAI大搞互相入股,循环左右脚互踩上云梯,把甲骨文、AMD这样的行业大佬都搞成了OpenAI概念股,表面上看过去是风光,其实是无比焦虑。
AI叙事的闭环,一定是出现杀手级别的AI应用——AI agent。
1. to C的大日活,长时长。
2. 盈利的,或者有巨大盈利前景的,比如微信好像不赚钱,但是其实开的九宫格+微信支付,还有游戏绑定ID都是暴利。
3. 深度改变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流、现金流、货流,好像我们在没有滴滴、uber之前怎样打的士,我们在没有美团、饿了么之前怎样吃饭的,我们在没有手游《王者荣耀》之前是怎样和朋友一起打机的。
移动互联网Top级别的APP,都深度改变了商业—用户之间的三流。
OpenAI的大模型模式,之前openday还说介入了分发APP,又搞了Sora2 和浏览器Altas,都是因为要切入垂直的大领域达到上面的3点,这样自己后端圈的算力资源才能真正落地。
互联网行业,大DAU,赚大钱,就是搜索、社交、游戏、电商(实物、OTA、本地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中后期,出现了短视频这个怪兽,字节用算法串联起了全部产品,短视频是无敌商业模式,横向直接打穿了搜索—电商,抖音、TT除了传统的广告业务,还把搜索—电商全部做了,直播、货架、酒店预定,本地生活团购,全部进入,成为主要玩家。
现在OpenAI就是想通过大模型——成为类似于算法这样的底层逻辑,横向打通搜索、社交、游戏、电商,然后在大模型之上延伸出垂直的大应用,比如最近的Sora2。OpenAI不是传统已经在垂直领域卡住了位置的巨头,比如Google Meta,无法通过AI+的逻辑变现,必须自己做出产品,OpenAI这个体量,也无法和巨头合作,他的目标是颠覆取代巨头,唯有微软是云+to B生态的,所以OpenAI站队微软是必然的。
啥时候能出来应用,OpenAI是不知道的,能做的就是在算力端左右串联,因为一旦出来to c应用,对算力的需求会指数级别地爆发性起来,先霸占了坑位就是巨大护城河,后续一样的产品形态想跟上来都不行——没有算力了。
因此,如果OpenAI大模型战略无法横向搞出颠覆原来垂直APP的产品,整个AI算力——带动供应链的肯定就是泡沫。
除非,AI agent出现的方式并非以新王替代旧王的方式,苹果iPhone颠覆诺基亚的方式,而是旧王通过AI,在后端优化了效率,在前端提高了用户体验。
比如Google,Google全家桶从搜索浏览器到视频到地图、邮箱,除了电商和游戏,基本都搞齐全了,AI大模型Gemini嵌入搜索框,支持数百字的长文本提问,能自动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并生成结构化答案,还可与用户进行多轮对话来深入解答问题。同时,它接入DeepSearch深度搜索模型,可整合地图、评论、视频等多类信息生成图表和推荐内容。例如用户查询旅游攻略时,AI模式会直接整理出行程安排、景点推荐、交通住宿等完整内容。
还有nano banana更是外网上玩到起飞,手办打得十分逼真。
垂直领域的APP,本身就拥有巨大的使用用户,积累了大量know -how,LLM的出现叠加到原来APP上,让用户可以不再下载新APP,就可以高效提供更有爽感的AI体验。
从LLM技术侧,大模型具备的推理能力依赖于上下文和大量数据进行强化学习,这也是为什么行业大佬杨立昆、李飞飞断言LLM发展不出完整的AGI,因为对空间的感知,对于未知领域的经验性判断推理,LLM是不具备的。
人话就是,LLM是一个学霸,也是书呆子,在明确的规则规律下,能考个好成绩,但是没有学到啥真本事和产生自己认知,出了社会,无规则生存(格斗)就搞不定了,怎样发现商机去创业,怎样在工作里面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就一眼瞎了。
所以,原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垂类,本身就是一个场景,里面已经积累足够多的数据,so,LLM这个学霸,只要有数据,有路径,就能飞仙。
当逻辑来到这一步,AI应用后续故事主线呼之欲出了。OpenAI扛不了旗,我们google来扛,OpenAI没有的数据,用户,场景,我们谷哥全部有!OpenAI做不了的agent,我们做,OpenAI不敢抓的数据场景,我来抓!一句话,OpenAI做得了大模型的我也做,做不了垂直应用,我全部AI+就行了,先+后奏!
泡沫,什么是泡沫,我AI+上去,服务亿万臣民!我市盈率才多少,我原来就很赚钱!泡沫,不存在的!
因为广东的鬼天气忽冷忽热,搞得我感冒了,我写这段的时候,股神巴菲特还没有把投资生涯最后一单下给谷歌,不过在上周五的社群里面,刚刚提早了一天share了一下,周六起来吃早餐,就看到股神公布持仓,买入了43亿美刀的谷歌,很难得看到股神买科技股了,还是AI早期。
那谁又是我们这边最适合做AI+的标的?答案很明显了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eber和他的朋友,作者:Weber的流量江湖
作者:盛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AI时代,世界的逻辑会改变吗?11-19
- AI究竟有没有泡沫,是不是到了曲...11-19
- 看不见的生意:从传统行业到AI领...11-19
- 俞敏洪错在哪里了?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