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互联网大厂入局“穷鬼超市”,重塑即时零售格局

日期:2025-11-09 11:40:22 / 人气:1


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大厂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歇。从外卖大战的激烈角逐,到如今将战火蔓延至线下超市领域,大厂们又一次瞄准了新的商机——“穷鬼超市”。这些以低价为核心竞争力的折扣超市,正成为大厂们即时零售的新战场,背后蕴含着行业发展的新逻辑和趋势。

一、大厂价格战,卷向折扣超市

(一)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

近期,美团、盒马 NB、京东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布局线下折扣超市。这些超市与传统商超截然不同,以“价格屠夫”的风格,将低价发挥到极致。例如,在京东超市,7.9 元能买到 24 瓶矿泉水,价格比大润发、华润万家等传统商超便宜近一倍;京东折扣超市 30 枚装鸡蛋售价仅 9.9 元,而传统商超普遍定价在 15 到 20 元之间。

(二)独特运营逻辑支撑低价

  1. 1.
    选址与门店设计:传统商超多位于商场地下一层,依赖热门地段和交通枢纽保证客流。而硬折扣超市选址更直接,多在社区楼下或小区出入口附近,租金低且人流密度大、消费频率高。门店面积控制在 800 平米以内,采用仓店一体模式,既是社区零售终端,也是线上订单履约节点,既能承接自然客流,又能覆盖周边即时配送需求。
  2. 2.
    SKU 精简:传统商超商品种类繁多,而硬折扣超市如超盒算 NB、京东折扣超市、快乐猴等,SKU 普遍不超过 2000,主打刚需、高频、低价商品。SKU 越少,采购成本越集中、库存压力越小、选品更新更快,运营效率更高,也更容易降低价格。
  3. 3.
    自有品牌与轻量化员工配置:这些超市大量引入自有品牌,从源头控制成本,减少中间商环节。同时,员工设置精简,平均每家门店员工只需 10 人左右,相比传统商超动辄上百名员工的配置,更适应即时零售趋势。
  4. 4.
    线上线下融合:硬折扣超市虽为线下门店,但天生具备线上线下融合基因。消费者可通过淘宝闪购、盒马 App、美团 App 等线上渠道下单,享受半小时内送货上门服务,重构了零售网络,使人、货、场的连接更高效。

(三)线上增长见顶与消费端变化驱动

线上流量红利消退,获客成本逐年走高,而线下社区周边零售市场潜力巨大。2024 年中国社区零售市场规模已达 4.8 万亿元,同比增长 8.5%,预计 2025 年将超过 5.2 万亿元。同时,消费者购物时更关注性价比,开始理性权衡开销。随着即时零售体系和供应链能力成熟,硬折扣生意迎来发展机遇,大厂们纷纷入局。

二、大厂们打响供应链攻防战

(一)硬折扣模式的核心:供应链深度控制

传统超市的打折多是阶段性、策略性的短期行为,而硬折扣超市不搞促销、不靠补贴,平日商品价格就压得很低,关键在于对供应链的深度控制。以德国奥乐齐为例,其商品 90%以上为自有品牌,从选品、装修到陈列都追求高效和成本控制,从而实现常年低价且持续盈利。但在中国市场,要将价格压低且不亏钱,考验的是大厂们的供应链能力。

(二)大厂不同打法各有优势

  1. 1.
    美团:离用户更近:美团凭借外卖业务积累,建立起覆盖全国、密度极高的配送网络。其“快乐猴”超市多开在社区楼下、菜市场旁、写字楼周边等易发生低价高频消费的地方,门店以履约节点功能为主,靠高频刚需商品拉新,用履约体验留人,让即时零售融入用户消费习惯。
  2. 2.
    阿里:系统协同效率高:阿里的强项在于系统之间的协同效率。超盒算 NB 门店将线下超市接入淘宝、盒马 App 等线上渠道,用户可在刷淘宝时下单日用品并享受配送到家服务。其门店 SKU 控制在 1500 个以内,自有品牌占比高达六成,通过前端内容电商种草引流、中台统一选品调度、后端菜鸟物流网络履约,压缩供应链成本。
  3. 3.
    京东:强大供应链能力复制:京东把强大的供应链能力直接复制到线下,折扣超市面积更大、商品种类更多,接近 5000 个 SKU,涵盖多个品类。门店不仅是线下销售点,也是京东仓配体系的重要节点,仓店合一模式提升周转效率。依托自营供应链体系,京东从源头采购、仓配调度到末端配送,全方位压低运营成本。

(三)目标一致:商品离用户更近,供应链成本更低

尽管三家大厂路径不同,但都希望商品离用户更近,降低供应链成本。这些分布广泛的折扣超市已成为平台之间即时零售战争的前哨站。

三、即时零售的新逻辑

(一)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

过去,零售行业的运营决策依赖人的经验判断,如采购品类、定价、选址等。如今,大厂布局的硬折扣超市换了一种逻辑,超市运营的关键决策交给算法和系统,每个动作都由数据驱动。

(二)能力的线下迁移

美团、京东、阿里等大厂在过去十年中,在线上业务中打磨成熟的能力,如美团的即时配送网络、京东的全链条供应链能力、阿里的电商系统,正逐步向线下迁移,成为折扣超市背后的底层竞争力。

(三)精准预判与消费者绑定

这些超市开始精准预判消费者需求,如通过算法识别小区特定时段的商品下单量,提前补货和精准选品;结合外卖订单数据分析优化超市选址。在运营过程中,线下门店的关键指标实时流入系统,为优化商品和运营手段提供依据。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零售系统的一部分,被绑定在某个 App 上,大厂真正看重的是能否留住用户,让其成为日常生活的默认选项。

结语

正如山姆·沃尔顿所说:“零售的未来,属于那些能以最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的人。”互联网大厂纷纷下场开超市,并非着眼于短期流量,而是进行即时零售的长期布局。这场新战事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推动零售行业朝着更加高效、智能、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未来,谁能在供应链、算法、系统等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即时零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