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时代终结,AI巨头要交“过路费”了?

日期:2025-07-03 10:59:05 / 人气:2


近期,马斯克和特朗普的“嘴炮大战”进入新阶段,而国外出版商集团与AI巨头之间也上演着类似的“相爱相杀”戏码。一方面,部分大出版商选择与AI公司合作;另一方面,也有出版商坚决要将AI巨头告上法庭。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AI时代内容创作与数据使用的复杂矛盾。

一、AI时代内容创作的困境与Cloudflare的解决方案

(一)AI对网站流量的冲击

随着AI搜索和ChatGPT的出现,全球网站流量普遍下降。AI巨头的“AI爬虫”无视爬虫协议,大量抓取网站数据,却未给网站带来相应的流量回报。数据显示,谷歌的爬虫大约每6至7次抓取给网站带回1次点击,而OpenAI则是1500次才换来1次跳转,Anthropic的比例更是高达73300次换1次。传统的“内容换流量”模式失效,内容生产者面临困境。

(二)Cloudflare推出“Pay Per Crawl”

Cloudflare作为掌控全球约20%网络流量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巨头,在2025年7月上线了实验性产品和交易市场“Pay Per Crawl”。该功能给网站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开关”选项,可选择允许AI爬虫自由访问并按次收费,或者直接封锁访问。其核心理念是让内容创作者直接获得报酬,解决AI巨头免费使用内容的问题。

二、“Pay Per Crawl”的运作机制与优势

(一)运作机制

Cloudflare基于其全球CDN网络的中间层建立“Pay Per Crawl”。站长可在后台设定允许、收费、封锁三种模式。新加入的网站默认封锁AI爬虫,只有与Cloudflare建立合作关系的AI公司才能参与支付机制。若AI爬虫未付费发起请求,Cloudflare会返回HTTP 402 Payment Required状态码,AI爬虫需带上支付信息,匹配价格后放行并自动结算。Cloudflare作为“收银台”,负责聚合账单和分发收益。

(二)优势

  1. 避免版权争议:按次付费模式可避免AI公司因“偷内容”训练大模型引发的版权诉讼潮,让AI公司合法获取内容。
  2. 建立新收入来源:使网络内容从“广告变现”走向“内容授权变现”,为大小媒体和博客提供议价权,开拓全新收入途径。
  3. 防止逃避支付:要求AI公司注册密钥,用数字签名保证身份,防止“山寨爬虫”冒充合规者逃避支付,将“软约束”变为“硬闸门”。

三、“Pay Per Crawl”的现状与未来设想

(一)现状

目前,“Pay Per Crawl”仍处于内测阶段,仅部分大型出版商如BuzzFeed、《大西洋月刊》和《财富》等参与,Cloudflare还在持续公开征集有意向的内容创作者和抓取者。

(二)未来设想

  1. 差异化定价:出版商或其他机构可针对不同内容类型、AI应用的用户数量、不同领域(训练、推理、搜索等)引入更细粒度的定价策略。
  2. 智能代理应用:在Agent智能代理的世界中,智能代理付费墙可程序化运作,为用户获取最有用、最相关的内容,开启新的数字资源访问模式。

四、“Pay Per Crawl”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一)积极影响

  1. 重新谈判分账:可能是AI和广大内容创作者“重新谈判分账”的开端,将议价能力普及到更广泛的网站,让中小网站、论坛和个人作者也能获得报酬。
  2. 推动产业合规:在理念上较为公平,创作者有收入,AI公司避免法律风险,推动整个产业走向更合规的内容许可。
  3. 抑制滥抓取:促使AI模型开发者在数据选择上更有针对性,避免一股脑地将各种网站内容喂进模型。

(二)挑战与争议

  1. 成本增加:AI公司抓取新内容需花钱,增加了算力之外的成本要素,可能抑制小型AI创业团队、研究者、开源社区的发展,影响学术研究和公益存档。
  2. 互联网自由与共享精神:可能导致网站无偿开放给AI爬虫的情况减少,甚至出现“封闭化”,加剧“大厂垄断”,让互联网失去自由与共享精神。
  3. 补偿标准的确定:如何确定补偿标准,是根据流量还是知识促进程度,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Cloudflare的“Pay Per Crawl”模式为解决AI时代内容创作与数据使用的矛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目前仍处于早期实验阶段,其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它既有可能构建更美好的互联网,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