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对待地方调查结论应秉持审慎立场
日期:2025-07-09 21:02:17 / 人气:5

天水某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尽管地方已给出调查结论,且多家央媒进行了公布,但网络上的质疑声仍不绝于耳。诸如天水与西安医院的检测结果为何差异巨大,通报的留样食品含铅量甚至高于工业防护涂料国标等疑问,始终萦绕在公众心头。
本文不聚焦于此次事件的具体细节,而是着重探讨央媒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的定位问题。
作者曾与多家央媒在诸多热点议题上有过深入交流与合作,也熟识不少编辑、记者,同时长期关注中文互联网,自认为对网络舆论有较好的感知。今年以来,明显感受到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地方调查结论还未经受充分的质疑和推敲,部分央媒就匆匆下场公布、转发,这反而加剧了网络舆论的质疑。
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媒体公布地方调查结论,只是在报道一个 “新闻”。但在中国的舆论场中,情况有所不同。央媒公布、转发地方调查结论,在读者受众的心理层面,就等同于为该调查结论进行了背书。
今年多起地方热点事件中,央媒过快介入,使得网络舆论对调查结论的质疑直接指向央媒,而非地方。地方看到央媒介入后,便失去了对网络舆论进行回应的动力,这容易助长地方的甩锅心态。作者认为,这种局面或许并非央媒的初衷。
针对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地方调查结论可先由地方媒体公布,央媒不宜轻易转发或公布,给网络舆论留足发酵时间。若地方调查回应不够充分或存在疏漏,在网络发酵后,地方还能进行补充调查和说明,这实际上有利于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以天水血铅事件为例,地方调查结论中关于检测结果差异、含铅量来源等问题尚未完全厘清,若先由地方媒体公布,经过网络讨论,地方可针对这些疑问进一步补充调查,让结论更具说服力。
央媒若要报道地方事件,应先开展必要的独立调查,而不只是简单转发地方调查结论。央媒必须清楚,一旦转发地方调查结论,即便不发表任何评论,全社会也会认为央媒已为地方调查结论背书,后续的舆论压力便会从地方转移到央媒。就像天水血铅事件,若央媒在转发地方结论前能进行独立核实,或许能更早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能更好地引导舆论。
在互联网时代,官方需要对热点事件及时回应,但回应的方式和层级,都需要慎重考量。公信力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 “塔西佗陷阱” 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央媒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其每一次发声都关乎公众信任,对待地方调查结论,更应秉持审慎态度,才能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盛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AI 幻觉:潜藏的风险与安全防线...07-09
- 美元遭遇“尼克松时代以来最惨上...07-09
- 央媒对待地方调查结论应秉持审慎...07-09
- 在美国,重新“学会”用空调:从...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