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女孩到AI产品经理:一场跨学科的成长之旅

日期:2025-10-19 13:49:30 / 人气:3


本科哲学,硕士人类学,实习做了新闻、教育、咨询,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厂做AI产品经理。我的成长路径歪歪扭扭,处处有风景,处处是选择。朋友们常好奇:“出国留学去读纯文科,是没有找工作的焦虑吗?”“最后又是怎么能成为AI产品经理的?是因为坚持了热爱吗?”这些提问背后,藏着许多人共同的困惑——若热爱与现实轨道格格不入,该如何选择?或许我的故事能给出一点答案。
在反抗的年纪,哲学照进困惑
我曾是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在激烈竞争的教育系统中长大,小学到初中将所有精力投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上了IBDP国际课程后,第一节哲学选修课就让我陷入思考。老师说“好学生”只是一个标签,如同所有名词、形容词、社会代号。这句话撕开了我既定的世界:我真的想成为“好学生”吗?抛开标签与排名,我该如何定义自己?这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满足外界期待?
哲学成了照进困惑的光。我决定将其作为正式课程学习,它给了我思辨的武器——能判断身边的声音,拥有精神力量。尽管用英文研读复杂抽象的概念并不容易,需笔尖指着缓慢阅读,但“细读文本”让我学会多角度理解世界:对观点的判断从简单对错,到分析“哪里对、何时错”,再到运用不同思想对话。高中哲学老师严格的写作训练更让我受益,他当面逐字逐句批改作业,追问结构、论点、例子的逻辑,两年“打磨”让我的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哲学还让我与自己和解。我开始理解父母、老师的期待与同辈压力只是流动的文化符号,明白“好”与“正常”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对外界要求不再过分看重。这种“松绑”让我有勇气面对挫折:第一次申请海外学校时,SAT考了三次不理想,甚至出现数学不及格,但哲学让我接受每个阶段的自己,坦然应对困境。
硬刚阻力:哲学与人类学的双向奔赴
大学选专业时,我毫不犹豫选了哲学,却遭遇家庭强烈阻力——“学这个将来怎么找工作?”面对众人停留在表面的担忧,我选择正面“硬刚”:“我想学,我就得学。”进入多伦多大学后,得益于学校鼓励双专业的学分设置,我又凭兴趣加选了人类学。
哲学“求真”,人类学则“求实”。庄祖宜的《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让我着迷于这种“实地调研+报告文学+社会文化理论分析”的方式。它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虽“效率低下”,需身体力行收集数据、将心比心做假设,却能看见真实具体的人、边缘化的地界,以及主流话语与权力的流动。
我将人类学方法用于研究,主导“学校文科写作打分制度对学生多样性影响”的田野调查。在图书馆和写作工作坊,我陪同学写论文、见证他们的挣扎与犹豫,在期末考试前两周访谈教授、助教和学生。最终的报告击中了教授们的教学“理想泡泡”,推动写作中心采纳调研问卷建立更有效的反馈机制,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人类学“真实与思辨”的力量。
从象牙塔到现实:专业是可迁移的能力
本科学习中,我发现自己更关注现实中的人、写作与讲故事,以及社会问题对具体生活的影响。于是做了两份新闻实习:在上海电视台当编导助理,参与制作上海医生支援武汉的纪录片;在澎湃新闻当实习记者,报道教育、科技、城市规划,始终聚焦具体人物与细节故事。
申请硕士时,我转向新闻和经济人类学方向。咨询BeBeyond的Linda老师时,她的话让我安心:“这不算转专业,本质是相近的事情。”原来专业不是锁死的学科,而是可迁移的认知、实践方法与软性技能。我为两个专业各列Top20学校清单,按适配度、质量、职业赋能等排名,投递前3名,顺利拿到LSE经济人类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的录取。
在教授建议与商业人类学咨询公司实习体验后,我选择LSE经济人类学——我需要现实落地检验来探索世界与自我。LSE的学习给了我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的完整框架,但毕业时我纠结是否读博,最终决定走进现实找工作。
求职:一场大型人类学田野调查
从纯文科出发,我从不担心“找不到工作”,更在意能否在工作中成长。但2024年就业缺口小,竞争激烈。我将求职视为“大型人类学田野调查”:在加拿大面试“市场分析师”岗位,发现实际是推销电话卡,却观察到小组leader的激情与当地就业市场的现状;回国参加春招,平均两周拿一个offer,却坚决放弃不适合的机会,“相信拒绝不想做的,总能等到最合适的”。
转折点来自一家AI初创公司的面试。虽未入职,却认识了老板并加入其运营的AI开发者社群,微信群每天推送的行业信息成了我入行的关键。我主动帮老板做市场调研、构思AI笔记产品,自学低代码开发,这些实践让我真正了解AI行业与产品设计。
AI产品经理:文科能力的落地开花
最终我加入一家上市营销公司的AI创新部门,担任产品经理,负责AI驱动的视频生成与剪辑工具。这里既有成熟业务平台,又有坚定的AI投入,工作充实且充满挑战。技术团队多为“I人”,我像“小鲶鱼”来回沟通活跃气氛,连“整活儿”讲笑话的能力都派上了用场。
我惊喜地发现,过往积累的能力都在迁移:人类学的访谈、协调能力,哲学的逻辑与写作能力,让我即便不完全了解技术细节,也能梳理清楚团队工作。更让我开心的是AI行业的快迭代——功能投放后能否成爆款,市场会快速验证,这种及时的落地反馈既重要又有趣。
结语:坚定向前,世界自会开阔
回顾成长,我始终走在两条线上:一是坚定选择兴趣强烈的方向,哪怕面临质疑也做好手头事;二是不断走向落地务实,从抽象哲学到具体人类学,再到用户检验的AI产品,越来越看重事情在现实中的真实回响。文科价值常被质疑,但只要坚定向前,那些看似“无用”的积累终会串联成独特的人生路径,让世界为你敞开更开阔的门。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